德信手球兄弟班 由爭入精英賽到爭逐全港冠軍︱學界特輯
德信手球兄弟班 由爭入精英賽到爭逐全港冠軍

德信手球隊現任教練:林灝邦(左)和Sahib(右)
林灝邦(Brian)於2015-16學季,以球員身份助馬鞍山的德信中學奪得沙西區手球冠軍,重返精英賽,八強遇上最終冠軍英華書院而止步。打而優則教,Brian於理大畢業後回母校,擔任其恩師、創立德信手球隊的陳震宇老師的副手,2018-19年球隊首闖精英賽四強,最後以校史最佳成績的亞軍完成。疫情後Brian正式接掌帥印,上屆及今屆分別奪殿軍及季軍,今屆四強戰硬撼連續兩屆冠軍男拔一役,一度領先最終被反勝並僅負兩分,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支將來仍會為爭取隊史首個全港冠軍而努力的「黑馬」,如何在這十年間,由爭取精英賽資格,蛻變成全港冠軍的有力爭逐者?

建立屬於德信的風格
連續兩年成為精英賽四強份子,不過對比Brian仍是德信球員、陳sir執教的年代,他指現時整體球員的個人能力和身體質素不算高,「陳sir當年聘請到幾位著名的港隊教練,因而大大提升球員的個人技術。不過星級教練較難安排出席時間,變相球員每次練習都可能跟隨不同教練,而教練亦各有方向,因此球隊較難建立出一套體系和球隊風格,結果打法比較個人化,攻守都倚重部份主力。」
後來包括他在內的舊生回校執教後,著重清晰分工,一個分齡組別只有一位主教練。Brian亦以自己於港隊及大專習得的知識,建立一套屬於德信的風格,令每年球員有變動時也不致於對球隊影響太大,成為更有一致性的團隊,「拔萃屬於新派、歐式打法,不需太多走動,更講究效率及準確的時機;心誠則為舊派,將防線收後,講求機動性和跑動力,防守快攻為強項。我希望能融合兩者,追求拔萃打陣地戰時的效率,同時學習舊派的可取之處,如活用防守反擊和著重防守硬朗度。」

德信於今屆精英賽四強激戰拔萃,最終以兩分僅負。
舊生教練打造兄弟班
除了欠缺球隊風格,Brian也回顧指當年隊友間不時爭吵甚至埋怨教練,「我們當時經歷過不夠團結的時代,知道對球隊影響甚大,因此部份畢業生回德信任教時,都有共識要將我們在理大手球隊強調團結的理念引入。」Brian指現時德信文化是強調不能埋怨,球隊沒有球星,球員間乃至球員與教練間要互信,追求成為真正的團隊,「即使是錯誤,全隊也要團結去走同一方向,到最後才有可能重回正軌。」
除了球員間團結,Brian指教練們於練習前後會與球員們踢波打波,並聆聽他們意見部署戰術。「畢竟作為舊生,對學校有感情,對他們亦有一份兄弟情,因此也特別關心他們。我們的年齡差距非數十年之大,溝通亦更容易。加上非學校老師的身份,他們也不會感到和我有很大距離,隔膜較少。」Brian亦指畢竟他們正處於青春反叛期,而且開始有獨立思想,因此特別感恩雙方能互信。

Brian認為今屆手球精英賽更盛大,有助吸引學生加入手球行列。
手球如何搶人才?
沙西區原本少有發展手球的小學,因此德信陣中大部份球員都是中一入讀後才學習手球,Brian指:「學校過往的運動成績能吸引具運動天賦,又希望入讀英文中學的新生,過往體育老師陳sir會特意挑選具潛質的新生加入手球隊。不過自從他離開後,不少新生選擇加入近年於分區賽屢入四強的籃球隊,畢竟籃球為較大眾的項目。」
Brian指得益於今屆手球精英賽得到品牌贊助,賽事規模更盛大,榮譽感相信能吸引未來德信新生更願意投身手球隊,「能於啟德新場館作賽,又設有直播,甚至現場司儀開賽前朗讀名字的環節,都是讓學生得到肯定的元素。」

Brian重視教練與球員之間的關係
新界vs港九:球員以至教練的經驗分野
談到今屆精英賽,德信四強惜敗於男拔一役,直至下半場中段球隊仍領先三球,然而因場內球員的犯規和換人違例,球隊曾於一分鐘內被罰三次球員退場兩分鐘,有約三十秒的時間僅以四位球員力抗對方七位球員,對方亦把握多打三人的優勢反勝,成為今屆手球精英賽較具話題性的事件。
「兩次換人違例中,第一次是一位場外球員過於心急早了兩秒入場(未滿退場兩分鐘時間),而我們教練團過於專注場內戰況而未有及時阻止;第二次則由於和球證的溝通誤會造成我們提早補回退場球員而犯規。當時我們未知道是否已滿退場兩分鐘時間,因此我問球證『係咪出得五個人?』,而他回應是『係,五個人』,因為我們教練習慣,計算人數是只包括場區球員而不包括守門員,後來才發現球證回應指『五個人』的意思是包括所有球員。結果我們再多一人被罰退場,場區上一度只以三打六並被反勝。」
Brian承認換人違例對於球賽落敗是致命因素,認為這是源於教練團於分區賽面對緊湊戰情的經驗不足所致,「球隊有三位教練,理應能分擔計時工作以避免上述失誤。」另外他指假如現場配備有大鐘,清晰顯示退場兩分鐘時間,也會避免上述與球證的溝通誤會。同時亦不諱言:「男拔於港九區D1的競賽強度高,球員面對壓力的經驗充足,落後時也沒有心急,反而拖慢節奏逐球追,冷靜得猶如領先般,心理質素之高讓我心寒。而且在落後時隨即果敢地施以全場釘人策略,打亂我們的部署。所以就算沒有換人違例事件,我也不認為我們必能獲勝。」
港九區D1的八支球隊水平差距小,每年七場賽事都有一定強度,反之新界區球隊每年分區賽參與四至五場賽事,當中分差較少的賽事可能只有兩至三場,以心誠於今屆大北區為例,分差最小的賽事已有九分之多。Brian也認同兩區的分區賽比賽強度,令兩區球隊的比賽經驗存在分野,「問題也反映在練習上,九月至十一月的練習中球員付出約三成,較懶散、缺席情況也較嚴重,影響訓練質素,直至十二月備戰精英賽時才更投入。」不過Brian亦指林大輝得到劉健斌任教,陳楷和林裘謀等也不斷進步,相信整個沙西區水平正在提升,期待德信能從中得益。
球員介紹

田洭泓
被Brian大讚為「勤力的天才」,田洭泓今屆以隊長身份帶領球隊得到季軍,對於無法在最後一年圓冠軍夢,這位搞笑擔當的「氣氛組」也樂觀面對,「我們在場內戰情緊湊,其實場外可能比我們更緊張,所以也理解四強戰的換人違規。」田洭泓又「爆大獲」指Brian比他更早流下男兒淚,反而要他「安慰返教練轉頭」。

張文熙
「造形有啲衰」、「爛身爛細」、「成日企太出俾人笠」。雖然Brian對張文熙的缺點如數家珍,但當年張文熙因不願打針而退出手球隊,也得到Brian多次力邀而歸隊,可見教練對這位剛入選港隊集訓隊及效力南青的守門員相當重視。不過田洭泓指退隊後的張文熙經常在手球場旁邊的籃球場獨自一人打波,有理由懷疑他是刻意營造孤獨的觀感,博取Brian邀請重返球隊。

蔡旨彥
Brian大讚Amos為球隊最硬朗的球員,不過他與其他球員不約而同指,Amos經常被對方假動作引到跳起,而且「講咗好多次都係咁」!看來此子不單硬朗,也相當硬頸。

李卓暉
Brian形容這位今年從屯門轉校入讀的主力球員為「好懶嘅天才」。Brian回憶指首次遇上李卓暉,已知道他非池中物,大部份練習「一點就明」,不過對於他一點起身的事件似乎就不太明白:「曾經在一次下午四點的練習,下午一點才起床的他指趕不上而要缺席。」Brian指一個「懶」字可概括李卓暉所有缺點,指如果聰明的他肯努力,連讀書也會是狀元。
Text:Leo
Photo:Peyton、Ah Lam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6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